J. Coll. Sci. Tokyo 25 (19): 141. pl. 22. 1908.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单一,高25-65cm,不分枝,密被长柔毛或有时毛脱落。茎下部无叶或有时散生数片叶,茎上部叶常聚生,呈假轮生状;叶柄长3-8cm,被长柔毛;叶片两面均为绿色,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4-10cm,宽2.5-6.5cm,基部浅心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疏锯齿,齿端具芒尖,先端具短尖,下面疏被长柔毛,脉上毛较密,上面无毛或有时疏被毛,基出脉3条。头状花序无或有短的花序梗,具3朵花,单生或2-5枚聚生,于花葶上部排成总状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总苞筒形,直径3-4mm;总苞片5-6层,背部有纵纹,外层总苞片卵形,长2.5-3mm,宽约2mm,先端钝,无毛或先端被毛,紫红色,中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至狭长圆形,长5-6mm,宽约2mm,先端钝,无毛,最内层总苞片狭长圆形,长约1cm,宽约1.5mm,先端急尖,无毛;花序托平,直径约1mm,无毛;花冠白色,长约1.3cm,檐部稍扩大,裂片5,长条形,偏于一侧,与花冠管近等长;花药基部具长尖尾,先端截形;花柱分枝开展,扁,先端钝。瘦果近圆柱形,长约4mm,有纵棱,疏被短柔毛;冠毛灰白色,羽状毛,长约9mm。花期:8-11月。果期:8-11月。
产地:七娘山(王国栋等7280)、坪山、梧桐山(王勇进2206 深圳考察队 1878)、龙岗。生于山坡草地、河谷、林下或湿润草丛中,海拔700-9400m。
分布: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和四川。
用途:入药,有清热和解毒的功效。可用于治鹅口疮。